《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
传媒艺术公司党总支 陈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认真学习了这本书后,坚定了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进一步认识。书中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格局,美丽中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话题,不仅提升了我对国家指导思想、政策方针和未来发展的认识,更使我对自己的祖国充满自信,这样的自信是一种信仰的自信,我为自己生在这样的泱泱大国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古典名句、经典妙喻深深吸引,这是对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书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时,提及了这样一句名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树木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远方,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我恍然大悟,在我们教育的征途中,难道不是这样吗?想要培养出优秀杰出的专业人才,必然要从思想根源去影响他,用最坚定的信念去引导他,这样才能让员工成为完整的、更具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谈到中国梦,我在第三讲中找到了“大我”的境界。书中提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为了说明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我每每教育员工要有“中国梦”,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书中我明白了:“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我们做专业建设,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好专业人才,更是肩负着造福行业、推动文化发展的重大责任!使命感油然而生,未来的人才要靠我们的双手“发芽”、“成长”!
读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比喻是祖国的对外开放新理念的最美表达。第十四讲提到:“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彰显的正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我在思考在专业建设的道路上,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在发展自己专业的同时,应该开放思想,交流互动,寻求更多跨专业学科间的知识与技术交融,这样才是最智慧、最具价值的发展之路。
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认真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全面地学下去,坚持融入贯通、知行合一,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